
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癥,是指月經的周期、月經量、月經的顏色、月經的質等發生異常改變的一種癥狀。
女性一般正常的例假周期為28天左右,經期為4-5天,如果出現經期提前、經期推遲、經期忽前忽后、經量忽多忽少、經期延長或閉經。那么就是在提示我們身體的機能已經開始有異常的癥狀。
月經紊亂是困擾著很多女性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,如果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威脅到女性的健康,影響女性的正常工作、生活等。所以女性要改變自己的健康狀況就要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問題,要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。對于女性的月經紊亂是一個病程較長的疾病,它的治療應該以調理為主。
產后月經不調
一、產后什么時候恢復月經?
生完寶寶后,很多新媽媽發現自己的月經變得不規律了,有時候一個月來兩次,有時候好幾個月才來一次。產后月經恢復的時間主要和新媽媽哺乳時間的長短以及次數有關,如果新媽媽沒有進行母乳喂養,那么一般在產后2-3個月左右會恢復月經。如果新媽媽進行母乳喂養,月經恢復的時間就因人而異了。有些媽媽在產后4個月就會恢復月經,有些媽媽可能整個哺乳期都不會來月經,甚至有些媽媽兩次月經會相隔一兩個月,這些都是正常現象,不用過于擔心。
二、產后月經不調的原因
既使月經已經恢復,新媽媽也會發現月經量和間隔時間等都和懷孕前不太一樣了。產后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是哺乳干擾了女性內分泌系統,導致卵巢功能紊亂。另外,精神壓力過大、產后肥胖或某些婦科疾病也可引起產后月經不調。一般來說新媽媽前幾次月經不調是正常現象,幾次過后就會趨于穩定。
三、產后月經不調的表現
月經量過少:有的新媽媽產后月經周期正常,可是月經血量卻很少,這可能是產后大出血、感染、子宮內膜黏連等造成的。有時候,氣候突變、勞累疲倦、淋雨受寒、過度節食也會造成新媽媽月經量過少。如果新媽媽患有貧血、甲狀腺疾病、內分泌失調等,也會導致月經量過少。
月經量過多:大多數新媽媽產后第一次月經量會比平時稍多,出血時間稍長,這主要是由于產后卵巢低計量雌激素持續分泌,造成子宮內膜增生、脫落引起的。有時,過度勞累、精神緊張也可能引起月經量過多。如果新媽媽患有子宮肌瘤、子宮息肉等婦科疾病也會造成月經量過多。
四、月經不調如何調理?
1.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:養成良好的日常作息和運動習慣,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內分泌協調。另外,要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,以免引起內分泌、卵巢等功能紊亂,引發月經不調。
2.注意補鈣:新媽媽產后仍然要補鈣,因為乳汁中鈣的來源是母體,哺乳不補鈣,更易引起骨質疏松,骨折等疾病。
3.合理調配飲食:飲食上新媽媽應多吃絲瓜,對調理月經不調很有幫助。可以把絲瓜絡加水煎服飲用,也可以把絲瓜子烘干,加紅糖水煎服,沖黃酒溫服,早晚各1次。同時,應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。
中藥食療調理:黑木耳紅棗茶或山楂紅糖水可以調理產后月經不調。取30克黑木耳,20枚紅棗,一起煮湯服用,每日1次;或取50克山楂肉加水煎、去渣后加入40克紅糖,趁熱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