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寶寶出生之后,皮膚都會出現發黃情況,從醫學的角度來說,屬于“新生兒黃疸”。很多新手爸媽對這種情況的出現,往往會手忙腳亂,或者過于擔憂。其實,寶寶出現黃疸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。不過,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,寶媽們在孕期還需要注意遠離這些壞習慣。
通常來說,新生兒的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。生理性黃疸比較常見,屬于暫時性黃疸,在出生后2—3天出現,4—6天達到高峰,7—10天消退。如果是早產兒的話,持續時間就比較長。
病理性黃疸的話,一般會發生于ABO溶血的患兒。主要的原因是膽紅素生成過多、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和膽汁排泄障礙。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,足月兒>2周,早產兒>4周仍不退,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復出現的現象。
孕媽媽的這些壞習慣,都有可能導致寶寶黃疸
很多生理性的新生兒黃疸,往往都離不開孕媽的一些壞習慣。因此,要想預防寶寶黃疸的出現,大家需要注意遠離一下的這些壞習慣。
1.喜歡吃刺激性食物
很多寶媽們在孕期,往往是管不了自己的嘴巴。依然喜歡吃一些罐頭、煙熏食品、腌制食品,往往這類食品都會存在大量的防腐劑,如果經常食用的話,就會對肝臟造成壓力,有可能導致寶寶出現黃疸。此外,很多孕媽還喜歡吃油膩、辛辣、上火的食物,這些都很容易導致便秘,使毒素積累無法排出,也是會導致寶寶患有黃疸。
2.經常吃生的或者不熟的魚或者貝類
一般來說,孕期是不建議吃生的食物的,這些食物往往都會含有寄生蟲或者細菌,不過有些孕媽還是控制不了自己,還是會選擇食用。若是癥狀輕微的話,有可能會導致拉肚子,嚴重的話就會感染孕媽的肝臟,進而導致小寶寶產生黃疸。
3.孕期生活不規律
很多孕媽不注意自己的作息時間,常常熬夜。這樣,不規律的作息是會讓寶媽的新陳代謝受到了影響,也會讓內熱無法排解,這也會影響到寶寶。
4.不重視產檢
大家都知道定期產檢是很重要的,尤其是O型血孕媽。很多O型血孕媽,都有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新生兒溶血情況。因此,為了降低寶寶患黃疸的風險,孕媽們一定要定期檢查血液中的抗體情況,一般一個月化驗一次。
建議孕媽媽們在懷孕之后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上火辛辣的食物,遠離以上的這些壞習慣。并且注意定期產檢,若有情況發生,醫生也能協助及時處理。此外,如果寶寶出生后出現了黃疸情況,也不要過于焦慮,及時配合醫生查找病因,遵醫囑治療即可。
NAN NV WEI JIAN KANG
男女微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