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不僅指的是身體的健康,還包括精神的健康,一個人沒有軀體的不適,并不代表精神就是健康的。
每個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問題,這是很普遍的。隨著學習/工作、家庭方面、人際交往等種種壓力的增大,讓越來越多人出現精神相關疾病,不僅患者的生活受到損害,同時也影響著身邊的人,所以,重視和維護自身的精神健康迫在眉睫。
認識精神健康
精神健康又叫心理健康,一個精神健康的人,應對各種問題時能恰當的處理,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狀態:自我意識清晰、情緒穩定、心情愉快、思維和行為統一協調、人際關系相處融洽,適應力良好。
精神疾病是一個大類,失眠癥、抑郁癥、精分、恐懼癥、自閉癥等疾病都屬于此范疇。精神疾病的發生與生物、心理和社會等多種原因相關,精神疾病又和軀體疾病相互影響,也就是得了精神疾病會加重軀體疾病,患有軀體疾病也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。
精神疾病≠瘋子
一個人,會愿意承認自己有慢性疾病(高血壓、糖尿?。且姓J自己有精神疾病卻很難,很多人覺得得了精神病,那就是要去精神病醫院了,那邊是瘋子才去的地方,自己就算沒有病也得有病了。其實,這都是對該疾病存在誤解。
也有人會很排斥去看,覺得要是被人知道自己去看精神疾病很丟人,然后胡亂的找個地方,或者直接在醫院掛個科室診斷診斷。
其實,精神病醫院并不是說為瘋子準備的,它也有開設心理門診,失眠門診,還有開放病房;也就是說除了精神的,心理的,軀體的都可以去看,部分病人是由于其他疾病導致焦慮的,也是可以到這來就診。
精神疾病防治
精神疾病由多方面共同影響,其傷害如同肉體上的傷害,一樣會留下疤痕,深深扎進內心,是對心靈的摧殘。
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有明顯的言語或行為異常,要考慮其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,應勸告他去醫療機構檢查。
目前,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面已有很多治療藥物可選,心理治療和社會康復方法也較為完善,被確診了精神疾病的患者,需要積極面對,對癥治療,遵醫囑服藥,能早日回歸正常生活。
精神疾病不可怕,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,通過早發現,早診斷,早治療,控制疾病,能較大程度降低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