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3月24日則是“世界防治結核病日”,今年是第27個疾病日,宣傳主題是“生命至上、全民行動、共享健康、終結結核”,皆在呼吁大家共同攜手終結結核病的流行,共同捍衛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。
一、什么是結核病?
結核病也叫做肺結核,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引發的慢性疾病。其主要癥狀是咳嗽、咳痰、低燒、盜汗、胸痛、疲乏、消瘦等。結核病的來源為通過呼吸道吸入結核菌引起,而結核菌是有傳染性的,可以在空氣中傳播。如果咳嗽、打噴嚏、高聲說話時,都會通過噴出的飛沫污染空氣,并且進入患者的呼吸道,從而造成感染。
值得注意的是,結核菌在形成感染后,不一定會立刻發作,有可能先潛伏在患者的身體中。等到患者抵抗力減弱時,其癥狀會逐漸顯現出來,因此會出現上述的呼吸道癥狀。當自己出現了咳嗽、咳痰、盜汗等癥狀時,且持續時間長,不要簡單的認為只是咳嗽,也有可能是肺結核在作怪,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,及早確診或排查肺結核診斷。
二、哪些人容易感染結核分枝桿菌?
人群對結核分枝桿菌普遍易感,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感染結核菌。據數據顯示,全世界大概有1/3的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,但近期發病者一般占感染的5-10%。這部分發病的患者,大多數都是免疫力低下者,尤其是老年群體,由于本身基礎病多,免疫力相對較低,往往更容易中招。這類人群,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和關注。
三、結核病的治療手段有哪些?
結核病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。
1、藥物治療:一般用于早期治療,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、利福平等,在確診之后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用藥。如果出現了其他并發癥,也應遵醫囑聯合用藥。用藥時候,大家要按時、按量服用藥物,不得擅自更改用藥劑量或者是停藥。結核病的用藥時間較長,短程一般為6——9個月,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,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復健康。
2、手術治療:結核病如果進入晚期,甚至是擴散,則需要手術對患者的肺葉進行摘除,甚至是全肺切除。只有藥物治療無效之后,才會考慮手術治療,在手術治療前后患者也需要堅持服藥。
四、結核病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什么?
1、按時隨訪并嚴格遵醫囑用藥:合理使用藥物,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發生多重耐藥結核病的風險。在用藥治療期間,如出現了任何關于藥物的副作用,尤其是視力問題,都應該及時告知醫生,看是否需要進行停藥。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長期外出,也需要告知醫生,以便于制定后續的治療方案。
2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:保持充足的睡眠、合理膳食、加強體育鍛煉及避免不良情緒等,是提高免疫力、降低感染和發病風險的做法,也有助于身體對抗結核病,大家需引起重視。
3、避免傳染給其他人:結核病的傳染性并不弱,若發現自己患有此病,在傳染期間建議不要去上班或上班,跟家人同住時,應單獨睡一個房間;室內盡量開窗保持通風,打噴嚏或咳嗽時,要捂住嘴巴,過后用肥皂清洗雙手。
診斷出結核病之后,不少朋友感到很擔憂,老是怕治不好影響工作和學習,也怕傳染給別人。有擔心的情況也是正常的,但老是“擔心受怕””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復。大家要相信這種疾病是可以治愈的,患病后不諱疾忌醫,應積極、主動地配合醫生,遵循醫囑按時服藥。
參考文獻:
[1]敖菜敏。肺結核病的癥狀,治療,護理及預防措施[J].2020.
[2]周淵。肺結核的癥狀以及途徑[J].201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