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
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。據統計結果表明,我國現有的帕金森患者已經超過270萬人,每年新發患者人數超10萬人;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,至2030年,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將達500萬人,帕金森病診治形勢極為嚴峻,而且也越來越趨于年輕化。
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展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,以運動障礙為主的,又稱為運動障礙性疾病。該疾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較大,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后。
多巴胺負責大腦內部信息傳遞,而帕金森患者大腦中黑質紋狀體變性,分泌的多巴胺數目減少,當多巴胺數目低于正常量的50%,帕金森的癥狀就出現了。
年齡:年齡多在60歲以上(中老年人發病多,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,目前也趨于低齡化)
靜止性震顫:靜止時單側上肢的遠端開始手指抖動,緊張時加劇,睡著后不抖,然后逐漸發展同側上下肢及對側肢體,呈N字型發展;
動作緩慢:運動遲緩,反應遲鈍,姿勢平衡障礙等;隨著病情加重,可能導致生活不能自理,姿勢步態障礙等,也就是想動也動不了。
由于人們對帕金森缺乏認知,導致患者在帕金森早期未能及時就診,而發現癥狀時,患者大腦內多巴胺已經損失80%以上,錯失了良好的治療時機。
所以,如果家屬發現患者出現類如帕金森疾病的癥狀時,應提高警惕,及早就醫,延緩疾病的發展速度,以免耽誤病情;此外,在就診的時候,需要跟醫生交流過往病史以及目前疾病情況、用藥情況等信息,有助于醫生了解病情,根據患者的癥狀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方式,并對患者所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的處理。
帕金森病并不影響壽命,但是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,同時也增加了帕金森患者家庭負擔。尤其在疾病后期有諸多并發癥產生,這也是影響壽命直接的因素。
帕金森并發癥類型比較多,而且疾病的不同階段,并發癥也不一樣,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:
1)骨折:疾病本身造成的并發癥,帕金森患者出現的運動障礙,如平衡能力差,經常摔倒,容易造成骨折,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;
2)肺炎:中晚期病人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礙,甚至有咳嗽反射的問題,造成誤吸,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,肺感染等;這也是為什么帕金森病病人會經常住院的原因;
3)尿便障礙:帕金森病人吞咽障礙,消化系統緩慢運作,會引起腸胃絮亂,導致食物堆積,容易造成頑固性便秘;加上晚期帕金森病人容易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不盡等情況,夜間頻繁上廁所,一不留神,還容易尿失禁。
4)皮脂溢出:長期臥床,不運動,肌肉逐漸退化,加上日常清潔不當(尿失禁),個人衛生不注意,容易導致皮膚的感染、褥瘡出現。
5)出現抑郁:帕金森病人多數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,情緒低落,無助,有時甚至有絕望感,漸漸的不愛說話,記性也跟著變差,嚴重時記不清電話號碼,找不著回家的路。
目前,針對帕金森的治療方法有很多,包括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、康復治療、心理治療等,其中藥物治療為首選治療手段。
常見的藥物治療(在醫生指導下服用):
①多巴胺受體激動劑,刺激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作用:如森福羅、泰舒達、阿爾馬爾等;
②多巴胺前體-左旋多巴及復方制劑,在腦內經多巴脫羧酶的脫羧轉變為多巴胺,從而發揮作用:如息寧、珂丹、美多芭等;
③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:如金思平、咪多吡;
④改善由帕金森引起的步態僵硬和直立性頭暈:如善為。
除藥物治療外,帕金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,也需要注意均衡飲食,葷素搭配,如果有吞咽困難,可選擇流食,而且要保護好口腔健康,避免口腔內細菌滋生;
還有,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因長期臥床,皮膚容易破潰,應該定期清洗床上用品,協助患者翻身,防止皮膚壓紅、破潰;此外,帕金森患者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(康復訓練);
作為患者的家屬,也要給予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,讓他們內心充滿對健康的渴望以及希望,防止抑郁情緒產生,多點耐心、關心,多陪伴,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患病歲月。